小时候看清朝宫斗剧,娘娘们总在谈到孩子的时候,说什么玉牒……
今天我们就聊聊,这个玉牒到底是个什么牒?
玉牒是什么?
玉牒,中国历代皇族族谱称为玉牒。
在唐代就已有了,宋代每十年一修,沿及明清。
清代玉牒分满、汉两种文本,自顺治十三年,每十年编续一次,从未断过。
最庞大的家谱
虽然从唐代开始,就有了修纂皇室家谱的制度,但兵燹战乱,如今完整保存下来的只剩下清代的皇家族谱——玉牒。
清代玉牒现存1070册,是中国唯一完整系统保存至今的皇族族谱,是世界上最庞大的家谱。
玉牒的修法
清朝玉牒分为满、汉文两种。
血缘近的本支“宗室”俗称“黄带子”,血缘远的旁支“觉罗”俗称“红带子”。
凡皇帝家族生儿育女,每3个月就必须上报掌管皇族事务的宗人府一次。
活着的人用红笔书写,故去的人用墨笔书写,遇到名字重复的情况,位卑者或年幼者还必须改名字。
所以,我们看到的清朝几百年的玉牒中,根本没有重复的名字。
玉牒地位极其崇高
清代玉牒修成后,要举行“恭呈御览”的礼仪。
仪式隆重复杂,要动员上到皇帝,下至宫女太监的所有人。
钦天监择良辰吉日;礼部在太和门设玉牒香案;宗人府设彩亭,并且自玉牒馆恭捧玉牒置于彩亭内,行至太和殿,捧置中和殿案上,展开玉牒,请皇帝升中和殿“恭阅玉牒”。
文武百官盛朝服跪迎、跪送;侍卫们前引后护;黄盖、龙旗、御仗并奏导迎乐。
最后,一套玉牒送皇史宬尊藏,另一套送宗人府玉牒库暂存,备送盛京,这套仪式才算完整。
玉牒考点,别搞错咯
顺治、康熙两朝所修玉牒,仅有满文。
例外的是雍正上位的第一年下的规定,还特别增设汉主事二人,专门用来修汉文玉牒。
所以,顺治、康熙两朝所修玉牒,只有有满文。
如果你跟人吹牛说自己听过顺治、康熙两位的玉牒,懂的人估计一定会笑出声的。
不是皇帝的老婆就有资格登记玉牒
道光十七年以前,后妃生有子女,才准载入玉牒;道光十七年改定,皇后无论有无子女,俱著载入玉牒,皇贵妃以下生有子女者载入,无子女者概不载入。
果然“母以子贵”啊。
玉牒是清代皇室夭折史
为什么每个三个月就必须向宗人府登记?
因为,皇帝的孩子们,实在是太容易死了。
顺治皇帝有8个儿子、6个女儿。儿子8岁之前,就挂掉了一半,女儿就只有一个活到18岁。
他唯一活到60岁以上的儿子,就是我们的康熙皇帝。
康熙倒是孩子最多,35个儿子,20个女儿……
当真是儿子遍地走,女儿到处是,但是,活到18岁的儿子只有20个,女儿就更惨了,只有8个。
就是成年了,也多数在40岁前挂掉了!
到了后面的咸丰帝,就只有载淳一个儿子了。难怪慈禧不是皇后,却能居太后之位,毕竟“母以子贵”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