爆炸后,岛上死伤惨重,其中包括一个9岁的孩子。
这件事没有任何正式记载,只存在于岛上老人们的回忆里。
一个月后,岛上的另一个男孩因不愿看到那么多无辜的人死去,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:离家从军,参加抗日,而后去往北京。
这个故事,是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在故乡的家谱上知道的。
作为收藏家,他对历史人文特别的有见地,但对这段家族历史,一无所知。
那个参军的男孩正是他的父亲,而那个离世的9岁孩子,是他那未来得及长大的叔叔。
壹我从哪里来?往哪里去?
这是一个所有人都问过自己的问题。
树有根,水有源,府有志,国有史!
是家谱,帮我们找回这些遗失的记忆,让我们再在家谱里,穿越时空相聚。
通过家谱,我们仿佛和自己的家人,隔空相聚,也让我们更加明白,你是什么样的人。
有了家谱,做人才更有“谱”
贰你会知道原来你的正直,和你的先祖一样。
“世界船王”包玉刚,热心祖国建设的华人富豪之一,曾不知道自己确切的出身。
1984年,他回到宁波家乡,在古老的藏书楼上偶然发现包氏宗谱,才最终找到自己的出生日期,而且发现自己竟是“包青天”包拯的第二十九世嫡系子孙。
这位世界船王说:我终于找到了根!
左一为包玉刚,与家人在浙江宁波寻根后合影
一个半月后,包玉刚被邓小平接见,他提出在故乡建设宁波大学。之后,海外华人中间也兴起了一股回国寻根热。
你会知道原来你的学识儒雅,和你的先祖一样。
学者易中天,也是从家谱中才得以追溯到自己的身世:外公家和左宗棠是姻亲、继外婆是民国总理家的小姐……
抗战爆发后,母亲又是如何离开生活了八年的北京辗转逃亡到湖南,并认识在保育院工作的父亲,将他诞生下来,抚养成人。
易中天在家乡读到一份200多人的名单,记录着在日军侵略期间遭到灭门之祸的易姓族人。其继外婆和母亲等40多人,在别人帮助下连夜逃跑,才幸免于难。
他感叹:
“如果没有上天冥冥之中相助,就没有了后来的故事,也没有了他的存在。”
你会知道原来你的兴趣和抱负,和你的先祖一样。
曾经,马未都也对家谱毫无兴趣,认为那上面只是一些与己无关的名字。
但自从在家谱上了解到父亲为了抗敌参军的故事,了解到曾祖父跑遍全岛,用寒酸的本子一点点记下族人的经历时,他好像看到了为了保护中国文化、醉心历史的自己。
他感叹:
“正是因为先人竭尽全力,今天,我们后人才不至于像无根的浮萍,才能在家族和历史的源流中,知道自己从哪里来。”
家谱,就是一场“穿越时空的家族聚会”。
面对先人的名字,想象他们的往事,我们仿佛能透过其目光,看岁月变幻,倍感世事沧桑、生命传奇,也从中看到自己遥远的过去。
叁来一趟人世不容易,时间不长,至多百年。
要将短暂的生命延续下去,除了子孙的繁衍,还需要智慧的传承。
所以,人们会在家谱上记录下祖先的遗训和教诲,留给后人。
那些代代相传的家训,看似古板,可多年以后,我们却发现,那些朴实的教诲常能成为人生的支柱和路标。
名臣曾国藩他一生留下很多传奇,但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家训家风。
他写下了十六字家训:
“家俭则兴,人勤则健;能勤能俭,永不贫贱。”
意思是,节俭能使家庭兴旺,勤快会使身体强健。既勤劳又节俭,人生才能富足。
他对女儿说:我一生清廉,为民请命,从未想过要发财。你们今后,也应该靠自己的力量生存,而不是靠我来帮衬。
最后,他没有为后人留下一文钱,唯独留下谆谆教诲送给子女。结果,160多年来,曾氏家族没有出过一个“败家子”。
原国家副主席荣毅仁的家谱中也写道:
“族人必礼节当知、职业当勤、节俭当崇、争讼当息。”
几代人事业的富足繁荣,其实就是从一个“温良恭俭让”中,成长而来。
参天之木,必有其根。
如果说家谱象征着故土,象征着根,那么家谱上的每一个名字,就象征着一片归根的叶;每一句先祖的教诲,就是家族的叶脉。
“乱世藏黄金,盛世修家谱。”一本独一无二的家谱,浸透着一个家族的性情和品格。
有了家谱,我们做人才能“有谱”,我们才能活出一个家族的精气神。
你的家谱,就在你的手中。
愿你也有一本家谱,将家族史铭刻其中,将家族情铭记心中。